1 2
  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  • 不断“瘦身”快递盒折射上海“减废”之路

    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  2021-09-14 09:51:02
    字号: T| T

    不断“瘦身”快递盒折射上海“减废”之路

    每年入秋,通常就会迎来“网购”高峰,但对城市管理而言却意味着一次“大考”。数以亿计的快递盒在城市之间来回奔涌,它们将放置在哪里?又该流转至何方?

    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(以下简称“新《固废法》”)施行一年以来,助推上海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。从一只不断“瘦身”的快递盒、渐渐兴起的社区垃圾回收利用大氛围,到拥有“信息库”“物流图”的一般工业固废智能监管体系,上海紧扣“减量化”“资源化”“无害化”的种种关键点推陈出新。法律条文逐项逐款落实于生动实践,也强化了“垃圾处理、人人有责”的全民参与意识,探索形成更多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、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。

    可循环箱“上线”,三年后规模将达50万个

    塑料袋、塑料胶带、快递内部塑料缓冲物,并称为快递业“三大污染”。相较于纸箱,附着于包装上的塑料制物其实对环境更具“杀伤力”。新《固废法》针对过度包装问题作出一系列规定,包括鼓励绿色包装、加强包装物回收、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等。

    拥有众多快递企业总部的上海,在实践中,许多企业已探索出好用的绿色包装方案。虹口区顺丰速运精武营业点,市人大在一次执法检查中留意到一款名为“丰·BOX”的循环包装箱。从外形上看,它像一只黑色帆布盒。由于原料含有可循环利用的聚丙烯塑料,因此十分结实耐用,一般使用寿命在100次左右。盒内还特意放置了缓冲绑带,以减少内填充和胶纸的消耗。

    这样一种行业创新探索已上升至地方规范。近期《上海市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实施方案》正式公布,将推动快递包装全链条绿色转型。其中特别提出,到2024年,上海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,可循环快递箱(盒)应用规模达50万个。

    资源再生“最初100米”,社区招募“回收管家”

    利用环保材质推动源头减废同时,解决好现有垃圾的“出路”同样关键。上海近千个居民区,恰是垃圾回收利用的“最初100米”。新《固废法》也明确,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,进一步鼓励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投放。

    在徐汇区田林街道,一支由保洁员、环保达人等组成的社区回收管家团队,正成为资源回收利用的中坚力量。

    运营方际霖环保负责人金佩华介绍说,传统垃圾回收链条中,高经济价值的可回收物不愁销路,但那些中低经济价值的可回收物则需要广泛动员人们参与。

    以爱建园为例,这个拥有近1800户居民的小区,如今已实现每户每天“产出”0.2公斤可回收物。社区居民的主动积极,能反过来促进市场主体投身绿色产业。

    但同时,不少业内人士也留意到,目前社区回收利用仍集中在纸类。来自徐汇区“两网融合”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显示,从品类看,纸类为55%,紧随其后的是塑料为15%。衣服(纺织品)回收率仅为8%。

    为此,上海正试水不出城的废旧衣物闭环利用方案。奉贤区艾婴乐公寓,有一台废旧纺织品回收箱,其本身的原料竟是数十件旧衣服和上百只废弃塑料饮料瓶。 “看得见去向”的再生方式,让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动。

    一般工业固废处置,既有“信息库”也有“物流图”

    新《固废法》体现最严格、最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思路。针对环境违法行为施行“严惩重罚”,并进一步明确“谁生产,谁负责”。

    法律条文为环境保护精准定标,也折射出企业最现实的呼声。今年初,市人大代表顾立军提交了一份建议,聚焦一般工业废弃物管理。建议指出,新《固废法》为企业,特别是生产型实体企业画出了生产运营“高压线”,实践中,这一“红线”也将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生存空间。由此,建议尽快建立完善专门针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,为企业减负。


    今年,市生态环境局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纳入《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和第八轮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文件。同时,启动建设老港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。一套贯穿“全生命周期”的智能监管系统也逐步完善。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“信息库” “物流图”初步形成,囊括了近1100家一般工业固废重点产生单位。对照新《固废法》要求,该系统还专门进行了升级改造,全面囊括了包括签订书面合同、运输利用处置信息反馈等新制度、新要求。

    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

    二维码
    意见反馈